秋日渐深,天高云淡,正是塞外草场丰美,牛羊膘肥体壮的时节。
康熙决定启程前往蒙古举行盛大的秋狝大典,既是遵循祖制,彰显大清国威,亦是联络蒙古各部,稳固边疆的重要国事。
消息一出,整个后宫前朝都动了起来。
然而,当最终的陪驾名单从乾清宫传出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圣旨上,浩浩荡荡的随行人员名单第一行只有孤零零一个名字——太子承祜。
连皇后娘娘都因为胤礽尚小不在陪驾之列,更别说其他后妃了,更是一个没带。
坤宁宫内,皇后赫舍里氏拿着那份名单,指尖微微发白。她看着眼前正安安静静临摹字帖的承祜,心头百感交集。
“祜儿,”她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此行路途遥远,塞外风沙大,你”
承祜放下手中的紫毫笔,抬起头。
“额娘放心,”他走到赫舍里氏身边,小手轻轻覆上她的手背,那温热的触感瞬间抚平了她心底的焦躁,“儿臣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照顾好皇阿玛的。”
赫舍里氏看着他,心中那点不安竟奇迹般地消散了。
【系统,康熙这操作有点骚啊,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承祜在心里默默吐槽。
【宿主,请正确理解。】系统冰冷的声音响起,【这是“亲和光环”与“共情话术”长期影响下的必然结果。在康熙的潜意识里,您的陪伴具备最高的情绪价值与精神慰藉。他不是在进行政治考量,而是在遵循内心最舒适的选择。】
承祜闻言,嘴角微不可查地勾了勾。
情绪价值么?那这一路上,就让康熙好好体验一下,什么叫级别的贴心服务吧。
通往塞外的御道上,金黄的旌旗绵延不绝,宛如一条游龙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蜿蜒前行。
康熙的御辇极尽宽敞奢华,内里铺着厚厚的白狐软垫,角落的铜兽香炉里,上好的龙涎香丝丝缕缕地散着安神的气息。
但此刻,车辇内的主人却没什么安神的心思。
康熙一手捏着眉心,一手拿着份关于漠西蒙古噶尔丹动向的密报,眉头紧锁。即便是在行军途中,军国大事也从不曾停歇。
承祜就坐在一旁的小几上,并未出声打扰。他捧着一本《水经注》,看得津津有味,恬静的侧脸在摇曳的烛光下,仿佛一尊精雕细琢的玉像,连发丝都带着莹润的光。
不知过了多久,康熙长长地吁了口气,将密报放下,脸上满是疲惫。
“皇阿玛,”一杯温度恰到好处的参茶被递到他手边,承祜不知何时已放下书卷,正仰着脸看他,眸光里满是纯粹的关切,“您看起来很累,要不要歇一会儿?”
康熙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润的杯壁,心头的烦躁竟散去了几分。他呷了口茶,看向这个儿子:“祜儿,你看这窗外,有何感想?”
承祜顺着他的目光望向窗外,只见田垄阡陌,村庄稀疏,偶有炊烟升起,也显得有气无力。
他沉吟片刻,没有说什么风景如画之类的套话,反而轻声道:“儿臣觉得,这土地像是皇阿玛您的一块心田。有的地方肥沃,庄稼长得好,百姓就富足。有的地方贫瘠,或是遇了灾,百姓就过得苦。皇阿玛您每日批阅奏折,就像是给这块心田浇水、施肥、除虫,一刻也不敢懈怠,实在是太辛苦了。”
康熙猛地一怔,多日来的疲惫与压力,仿佛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说得好”他喃喃道,伸手将承祜揽入怀中,揉了揉他柔软的发顶,“你说得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