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动率计算逻辑过于简单。仅用标准差,未考虑时间序列特性,如自相关性。可以尝试引入aria模型基础概念或简单移动平均线对比。”
她的点评一针见血,句句戳中要害。语气平淡无波,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就是纯粹的技术分析,像医生在冷静地指出病灶。每一个点都精准对应叶枫在开发过程中隐隐感觉到但还没能完全解决的痛点,或者是他还没来得及思考优化的地方。
叶枫站在台上,听得非常认真。他没有因为被指出问题而尴尬或不服气,反而眼神专注,随着苏婷的每一句话,脑海里迅速闪过对应的代码片段和可能的改进方案。他甚至还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表示听懂了,理解了。
苏婷说完,看着叶枫:“听懂了吗?有问题现在可以问。”
“听懂了,谢谢学姐。”叶枫立刻回答,语气诚恳,带着虚心接受的态度,“效率优化和交互性增强的点很清晰,有些地方是我考虑不周,会去了解aria基础。”
他没有多余的解释或辩解,直接承认不足并表示会改进。
苏婷看着他专注的眼神和迅速、清晰的反馈,早已经对他的表现刮目相看。她早就认出了这个叫叶枫的同学就是在图书馆借给自己雨伞的男生。
一个金融系的大一新生,靠自学,能写出逻辑清晰、功能完整、甚至有点想法的小程序,这本身就有点出乎她的意料。编程社里计算机系的学生居多,跨专业进来的也有,但像他这样扎实、明显下了功夫的,不多。
而此刻,面对她毫不留情的专业“挑刺”,他既没有新手的慌乱和辩解,也没有被自己点评后的受宠若惊或刻意表现。他的眼神很干净,只有对技术的专注和对指点的虚心接纳。
这和她平时接触到的那些带着各种目的接近她的男生完全不同。
她看着叶枫平静而认真的脸,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他刚才的话。然后,她低下头,在笔记本上叶枫的名字旁边,飞快地划了一个小小的星号,接着目光转向下一位准备分享的同学,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平淡:“下一位。”
叶枫回到座位,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苏婷指出的几个关键问题和改进方向。他心里对苏婷确实有点佩服。不是因为她是校花,而是因为她刚才那番点评展现出的强大专业素养。一针见血,思路清晰,知识面广,确实厉害。这种纯粹基于能力的认可,让他对编程社的技术氛围更添了几分好感。
而讲台前,苏婷听着下一位同学的分享,思绪却有一瞬间的游离。叶枫,金融系,自学编程,能写出不错的程序,虚心接受批评,这几个标签在她高效运转的思维里短暂地组合了一下。
一个有点特别又十分优秀的金融系新生。
不过,苏婷很快就被下一位同学分享的技术细节所吸引,她再次投入到对代码逻辑的审视中,清冷的侧脸在实验室的灯光下,依旧专注。只是在她自己都没察觉的潜意识里,叶枫这个名字,已经从一个模糊的背景板,挪到了一个值得稍微关注一下的“有潜力社员”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