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倒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解释道。
“哦,那就对了,我说你一个年轻小伙子怎么可能会有这么贵重的东西。行,这东西我收了,正好最近有个南边的倒爷在打听这些东西。”
南边的倒爷,徐林是知道什么意思的。
说的就是这个年头刚刚起步,走南闯北倒腾东西销售的生意人。
这种人在前几年也不是没有,不过那个时候的倒爷,通常都会被叫做投机倒把。
而且,那个时候的倒爷也没有现在的倒爷那么大胆子。
之前的倒爷,基本上没有说跨省倒腾东西的。
顶多也就从村里到县里,要么就从县里到村里。
比如说粮票不够了怎么办,那就从村里倒腾一些鸡蛋什么之类的,在镇里或者县里的黑市上卖,卖完了换些钱和粮票去买粮食。
要不然就是想办法从县里的供销社弄一些保温瓶胆、香皂、毛巾什么的,倒腾到乡下,换一些土豆、苞米之类的。
总之,不管怎么说,前些年的倒爷,主要的目的,还都是为了糊口。
现在呢,则多少有点不同了,就比如这个药店老板说的南方来的倒爷。
他口中所说的倒爷,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开放初期,第一批豁出去胆子来做生意的人。
徐林还清楚的记得,前世有一位举世著名的倒爷,大约就是在一九八二年左右开启的辉煌事业。
这位倒爷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倒腾一些黑白电视机、手电筒、电扇、电灯、瓶胆、搪瓷盆什么之类的东西。
后来发展的大了之后,这位爷的胆量也越来越大。
从服装、皮鞋再到各种工业制品。
最后,在发展了几年之后,这位爷直接就来了个大场面,愣是用罐头和毛子换了一架飞机。
当然了,这位仁兄的人生经历也是很坎坷的,好几次都因为胆子太大,给自己惹来了一身的麻烦。
但是不管,在当时的这种情况之下,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徐林还是十分的敬佩的。
这一趟,徐林总共挣了三百零二块钱,熊胆卖了两百块,属于是村里的,另外一百零二是他自己的。
离开了药铺,徐林又去供销社逛了一圈。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也都没什么日常娱乐,村里的人偶尔进趟城,逛逛供销社,也算是个娱乐项目了。
这和几十年后的逛街,大抵上是一类的娱乐。
只不过,现在的供销社,服务依旧还是延续了前几年运动时代的样子。
尽管镇子上已经有了不少小商小贩,在悄悄的经营,却也依旧无法撼动供销社的地位。
到了供销社,徐林就来到了售卖家用产品的柜台,他想买两个保温瓶带回去。
之前家里暖壶不保暖,还需要时不时的烧水,他都看见过好几次陆月蓉被柴火的火星子燎到过。
这一次带上几个保暖的回去,也能给媳妇减轻一点家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