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王爷从地里挖出来一种鬼芋头,长得跟人脑袋似的,表皮还坑坑洼洼,怕不是什么不祥之物!”
“就是就是!俺一个在王府帮工的远房表亲说了,那玩意儿长在地下,吸的是地下的阴气,吃了要折寿的!”
另一个说书先生的忠实听众,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补充道:“还有那个叫玉米的,你们瞧那模样,跟北边蛮子用的狼牙棒似的,金灿灿的,能是人吃的东西?我看啊,咱们这位王爷,八成是被什么西域来的妖人给骗了,拿这些邪物来祸害咱们呢!”
这些谣言,像长了脚的瘟疫,迅速在城里蔓延开来。原本对土豆玉米充满好奇的百姓,如今却是谈之色变,避之不及。
苏明哲很快就查明,这些谣言的源头,隐隐指向了几个曾与刘主簿走得很近的小吏和地痞。
他们不敢明着跟王府作对,便在暗地里用这种最阴损的方式,煽动民间的保守情绪,试图动摇王府的威信。
他焦头烂额地冲进书房,向李辰安汇报此事。
“殿下!此事万不可小觑!流言可畏,足以动摇民心!下官以为,当立刻将那几个造谣生事之徒,抓捕下狱,以儆效尤!再以官府之名,下达政令,命各村各户,必须试种,强制推广!”
彼时,李辰安正躺在摇椅上,手里拿着一根烤得半生不熟的玉米棒子,啃得正香。
他听完苏明哲那义愤填膺的汇报,把啃了一半的玉米棒子往桌上一扔,没好气地道:
“强制?你能按着一头牛的头,逼它喝水吗?”
“这不是政令问题,这是用户认知和市场推广问题!你是内政总管,云州大管家,这么点小事,还得我来教你?”
“苏先生,此事,堵不如疏,杀几个人容易,改变人心难,你自己看着好好办吧。”
苏明哲被自家王爷这番甩锅言论给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苏明哲他捧着一肚子的经世济民大学问,此刻却要面对一个如何让人心甘情愿吃土豆的难题,只觉得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被逼无奈之下,苏总管只能硬着头皮,打响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公关战。
他先是动用了文人的最强武器——笔杆子,他亲自撰写了一篇文采飞扬、引经据典的《神农赐谷赋》,将土豆和玉米的来历,追溯到了上古神农氏,说这是神农感念云州百姓疾苦,特意托梦于闲王殿下,赐下的两种神谷。
此文一出,立刻让云州城里那几个酸腐的老秀才奉为圭臬,在各个学堂里反复诵读,一时间,鬼芋头倒是有了个雅致的别称——“地龙珠”。
紧接着,他又想出了第二招——权威背书,他请来了卧牛村的王老汉等几个因曲辕犁而对王府感恩戴德、在乡里极有威望的村正,在州府广场上,效仿古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品谷大会,想让他们来当托儿。
可效果依旧一般。任凭苏明哲和村正们说得天花乱坠,台下的百姓依旧是观望者多,敢于尝试者无。
苏明哲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
李辰安在王府里听了汇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把苏明哲叫到后厨,指着那几筐圆滚滚的土豆,没好气地道:
“苏先生,你越是告诉他们这是神谷,他们心里就越犯嘀咕。千百年来,他们只认麦子和黍米,你突然拿出个他们不认识的东西,还硬说是好东西,换你,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