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唐朝崔氏女,跟竹马李凝一起长大,发现他堂兄竟然是偶像李白,本以为能沉浸式搞文学,麻烦却追着来。拒嫁王维做续弦,圣旨又砸来,给从没见过的舅舅守孝三年,虐的是身不由己,连活着都像赌。
1
我今天要去找李凝算账!!!我们博陵崔氏旁支和陇西李氏是邻居,我俩从小就要好,一起玩一起上学,按照他们古代人的规矩,没准我长大后是得嫁给他的,但是他一直都没告诉我他堂兄竟然是李白,也太不够意思了!
李凝,在吗,我去他们家从来不用报,就像回自己家一样,直接进去。
李白是你堂兄是吗
你认识我堂兄
李凝永远是那种温和的、慢条斯理的样子,如果不知道他的骑射、马枪、翘关的成绩回回甲等,还真会被他外表骗了,以为他是文弱书生。
那当然啦,他可是我最佩服的明星。我说。
其实我是穿越者,我总觉得像穿越得有点意义吧,穿越前是古汉语文学的研二在读生,正在决定论文的方向,在唐代汉译佛经中的梵语文学元素研究和清代满族女性诗词创作与满汉语言文化交融研究中纠结,我觉得古代文学研究到最后都是在考古,借着导师的关系,以看完这个就考虑在研究主题里加入士族研究为许诺,换来的去2019年新挖掘的唐代庶人墓学习的机会。进到墓里一阵头晕再醒来就变成婴儿了。看装扮,我判断是唐朝,真·天选唐代研究课题人,前提是我还能回现代。在这里呆了十几年,我对现代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淡,作为身患先天心脏病的孤儿,回到现代也不一定能活下去,也没有什么牵挂,对回现代也不那么渴望。在唐朝活了15年,我也没明白我穿越的意义,或许就没有什么意义吧。直到今天听我爹说李凝的堂兄神童李白游历归来了,如果能见到李白,或者说上几句话,那我简直太幸福了。
你没见过我堂兄
当然没见过,等着你引荐呢
那你怎么说认识他,啊,我突然想到,这个时候李白还很年轻,还没有《将近酒》《早发白帝城》等诗歌。
《拟恨赋》、《初月》、《赠江油尉》,多有名啊
我还想跟他多聊聊李白,看他兴致并不高,正想拍他,见他伸手递给我一个戒指,我一下子心里变得软软的,从小到大好像我总是欺负他,直到12岁他翘关的成绩打破学堂的记录,我发现他看似弱鸡实则大力士,才变成遇事跟他讲道理。这个戒指一看就很昂贵,我可不能收。小时候玩过家家,他硬要把他奶奶的象征当家主母的红宝石戒指给我,结果被他父亲一顿暴打。我拒绝后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赶紧去官学。
我简直太幸运了,亲眼见证李白给我们讲学,有点像偶像见面会吧,所有的人都羡慕的看着李凝,估计也很羡慕我吧,因为放学后,我还能跟李白,李凝一起回家呢。
回家路上,李白给我取了字,他说:《诗经·召南》有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棠字温婉而有德。而且可补五行中的木。棠如怎么样李白很讲究道教中的五行,唐代道教茅山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曾称其
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还写过《大鹏遇希有鸟赋》,呼应司马承祯的赞誉。
我大名崔韶槿,及笄后也有字了,字棠如。
2
少爷,崔小姐的父亲有急事找崔小姐。我看到我爹在李家门口等,已经初秋,却满头汗,手中拿着信,仿佛炫耀似的说:京城来信了,你三大伯给我写了信,你堂兄崔宗之给你写了信,我都没有打开呢,快看看信。
崔宗之是博陵崔氏主支的下任当家人,其祖父崔漪曾任河间丞,赠济州刺史,其父是吏部尚书崔日用,已被封为齐国公,可世袭。崔宗之只要没有大错,以后可袭齐国公。其才华卓越,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侍御史了,作为中台院的主要官员,纠察百官、审讯狱案,权势颇重。听闻其潇洒风流,风姿秀美,玉树临风就是京城百姓专门给他的称呼。但我并没有见过他,跟崔氏主家也不熟,给我写信,还挺奇怪的,只见信封上写着妹韶槿亲启。
信上说想见李白,听说我跟李白堂弟很熟,让我引荐,第二件事是想让我嫁!给!王!维!做续弦。显然是被当成了联姻工具啊,难道这是古代女人无法逃脱的命运吗
我首先想到的是李凝,因为我一直以为长大后我得嫁给李凝呢。崔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我们作为旁支又受政变牵连被贬到四川后,其实生活捉襟见肘,李凝家经商,颇有些钱财,从小一直接济我家,我家给他家世家大族的体面,他家给我家金钱的支持,一直是这样互相帮助,嫁给他好像才是自然而然的事。
虽然王维是
诗、画、乐
三绝全才,虽然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虽然从历史旁观者角度我见了李白,应该见见王维,最好是嫁给他。虽然。。。
我心里闷闷的,问我爹怎么办,他也没啥办法,我爹就是世家旁支养出来的不那么受重视的纨绔子弟,锦衣玉食,不谙世事。但是他有个优点,他对自己认知的很清楚,所以,10岁时我娘去世后,家里一直都是我做主。
我想了几个办法,然后去找李凝、李白商量看看。
比如我觉得可以以禁婚家名义拒婚,禁婚家是朝廷明令禁止通婚的七个顶级门阀家族,包括王姓和崔姓禁止通婚。
不可!我爹和李凝李白三人齐声说。
爹:显庆四年禁婚家后,其实世家依然多有联姻,不可由你挑明,得罪了全部世家。
李白
:王维是河东王氏。
李凝赶紧补充道:七姓十族中没有河东王氏,有太原王氏,还有我陇西李氏和你博陵崔氏……
那我说宗教信仰不同
如何不同法李白问。
我说我信奉道教,请李世兄多教我些道教知识,以免露馅
教你道教知识没问题
只是王维信奉佛教从哪里得知你堂兄信中可有写
啊,现在王维还很年轻,不熟悉他的人还不知道他字摩诘,信佛教,被称为诗佛呢。我又站在后人视角想问题了。
我…我推理的,他不是字摩诘么名字又叫维
,
我姑母信佛,经常抄写
《维摩诘经》
哦你如何得知他字摩诘
看诗集看到的
最后也没有商量出解决办法,只是让李白先去跟崔宗之饮酒作诗,套套话再说。
两个月后,李白归家,说崔宗之说与王维的婚事只是个询问,还八字没一撇呢。韶槿如果已经有心仪之人,宗之定要添妆。
我才刚刚放下心来,又接到圣旨,让我进京替无子女的舅舅薛崇简守孝三年。听闻薛崇简的死讯,我并没有什么感觉,一是早知道历史上他会死,二是他跟我娘并不是同一个父亲,又没相处过,没有什么感情。现在我不仅没享受过位高权重的舅舅带来的好处,还得因为他的死去守孝,对他更没什么好印象。圣旨让去的很着急,恰好李白进京自荐,我们一起去。
走的那天,我爹都哭了,搞得我也哭得很惨,但我爹受到先天政变的牵连,丢了官,并且无召不得回京。把他赶到蜀地来也是崔家对他的保护。
从听说圣旨的事情后就一直没出现的李凝也来了,他拿着那枚绿松石和红宝石镶嵌的戒指,又递给了我,我突然揪心的疼,不知道皇帝什么态度,也不知道我是否还能活着回来,也不知道还能再见李凝么我可能会困在某一个大院里衣食无忧也失魂落魄的一辈子。。。我毫不犹豫,接过戒指,戴到食指上,小时候一直跟李凝说,我的生辰石是红宝石,他都记在心里,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在意我的人。红宝石嵌在金托里,红得像没干透的血,那鲜活的艳红色,却沉得像不敢掉的泪,死死钉在鎏金上。我戴的不是戒指,是我的童年,我的自由,我和李凝的一切美好记忆。
3
我母亲是永和县主,如果说当朝亲王女儿和宗室女中县主多达300余人,区区县主并不是很稀奇,那我外祖母的名声可能更为响亮----太平公主。
当年先天政变(713年),舅舅薛崇简因从龙之功,免于祸事。其他的舅舅全家和未嫁的姨母皆斩首,我母亲虽受到牵连,因已经出嫁且嫁的是博陵崔氏才免于一死。后听说舅舅被贬袁州(720年),再听闻他的事情就是他死在任上。除了感慨人生无常外,我并无太多伤感,因为舅舅薛崇简与我母亲并不是同一个父亲,舅舅的父亲是河东薛氏薛绍,薛绍之母是唐太宗之女城阳公主,我母亲的父亲是武攸暨,是则天大圣皇后的伯父武士让的孙子。
召回京城,绝不是什么好事
,我只是觉得很无聊,皇帝的拐了十八道弯儿的远亲,能有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呢或者皇帝是一定要让太平公主的一切血脉都消失吗如果是唐朝以前,我可能会说我是一女子,我能有什么威胁呢,但是看到外祖母和外祖母的母亲,我好像也能理解皇帝的担忧了。只是我本人确实不是做什么大事的人,我的梦想就是健康平静的生活,做着不用跟太多人沟通说话的、能让我沉下心来埋头研究的工作。
政变时我才一岁,完全不记事,10岁时我母亲去世后,父亲才跟我说了外祖母是谁,还有薛崇简的事情,能跟太平公主和武则天扯上关系,我当时是自豪的,历史上崔韶槿这个人一点记录都没有,肯定不是啥有成就的人,我原本以为我能当个边缘皇亲国戚版米虫平平安安过完一生,没想到还要受到牵连,太平公主仅剩的血脉了,没权又没势,就不能当我不存在么!
离别的伤感和未来的担忧让我路上的前几天一直没有精神,马车吱呀…
咯啷…的响,让人更烦躁了。古代没有飞机高铁,蜀道又多坡道,到长安需要2个多月,即使有大诗人李白陪着我,烦躁也丝毫减少不了多少。李白倒是洒脱,一边骑马走在蜀道一边唱《蜀道难》,古代的诗歌加上曲儿我真是受不了,他骑的马也受不了,一直蔫头耷拉脑,身后有一个骑马的中年人快速追上来,问:公子这诗歌,气势雄浑、想象奇绝,公子唱的也很好,颇有神童李白的风格,某是襄阳孟子后人孟浩然,欲去长安投奔友人某个差事,如不嫌弃,愿与兄台共饮,结个忘年之交。
久仰浩然兄大名,那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磅礴,我仰慕已久。这蜀道难是我第一次出蜀所写,在下正是陇西李氏李白。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孟浩然干谒所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他拜见张九龄那年应该已经参加科举了,而且落榜了,为什么说进京谋个差事呢投奔的友人又是谁呢
两个互相倾慕已久的人见面后都很激动,每天只要醒着就不停地说。
浩然兄,请问你的字是什么
我字浩然
那名呢
我名浩然
俩人一起爽朗的笑,留下无语的我。
我仿佛变成了透明人,直到同行的第五天,孟浩然才发现了我。
太白弟,马车里是你的家眷吗为什么这几天一直跟着咱们
我:。。。。。。
不是家眷,是我家世交,博陵崔氏的四房嫡女崔小姐,母亲是永和县主,圣上是崔小姐表舅,崔小姐回京,我正好也要进京谋差,所以护送进京。
孟浩然给我浅施一礼,我赶紧点头还礼,他说:说起来,我投奔的友人的母亲和妻子都出自博陵崔氏,这个友人跟太白弟一样少年天才,20岁中进士,等去了京城定要介绍你俩认识,你们肯定聊的来!
莫不是。。。
他叫王维
果真如此!
孟浩然已经认识王维了,所以应该确实已经科考落榜过了,两人诗风相近,共同推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史上没有任何记录表明李白和王维有交集,他俩有很多共同的朋友,而且都是特铁那种,他俩不能不认识吧也有推论说他俩是情敌都喜欢玉真公主,但是玉真公主潜心修道,年龄又大了20岁,我不太信。
在后来近两个月的行程里,我了解到孟浩然去年参加科举,今春放榜未中,出去游历一番后,王维想作为引荐人,让孟浩然进京再试试。
4
到了京城我住在崔家,收拾妥当后,就尽快拜见长辈,学习礼仪,他们把拜见天子的衣服都给我准备好了,天天熏着香,真不如现代的香水方便。我给爹去信报了平安,我没给李凝写信,不合礼仪,而且如果以后在京城我有什么不好的遭遇,我也不想牵连李家。
李白也住进了堂兄崔宗之安排的住处,在外间男客房,我住内间女眷的房子,离我比较远。孟浩然进京就跟我们暂别了,他应该是去找王维了。
终于到了进宫见皇上的这天,一路上我都按照规矩低头跟着宫女,都没有仔细瞧瞧跟现代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有哪些差别。
宫女把我带到紫宸殿旁边的一个屋子让我等着,不知道要等多久,我抬头打量起来。
嚯!不愧是皇上身边的小太监,就是帅啊,啧啧啧。带着黑色幞头,面庞俊美,下颌线分明,有棱有角,皮肤细嫩,穿着绯色官服,显得身型修长,腰带是玉块拼起来的,还挂着个银鱼袋,里面一般应该是装着通行证,远远看去好像世家贵公子,但是这贵公子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左顾右盼,紧张兮兮的,随后向门口迎去,不会是皇上来了吧我也赶紧迎上去。
浩然兄,你怎么才来,快让我检查检查你的服饰,我看到孟浩然走了进来,迎上去的我退也不是进也不是,立在了原地。孟浩然很快看到了我,顿首后才回答贵公子,摩诘,我整理衣着进来慢了些,多谢你帮我引荐浩然兄才华横溢,乃我朝人才,摩诘与有荣焉。你先在此处待召,等紫宸殿上事情议完,我再引荐你,今日没有重大事件,应该会很快。
啊,那个小太监,阿不,那个贵公子原来真的是贵公子,原来是王维,如果是这样,今天岂不就是《唐才子传》里说的孟浩然得罪了皇上想到这里,我看向孟浩然的目光不免有些同情,忍不住想提醒一句。
孟夫子,李白世兄就跟我亲哥哥一样,我看着你也倍感亲切,过去俩月我对孟夫子才学了解到一些,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是,今日面圣时说话请仔细斟酌后再说。
多谢崔姑娘孟浩然应该不知我话中意思,不过能感受到我的善意。
王维眼里充满了困惑,问多谢姑娘提醒,你跟浩然兄认识
哦,怪我了,没有及时介绍,他是永和县主独女,博陵崔氏四房一脉,奉旨回京,说起来跟你是姻亲,崔兴宗、崔季重都是她堂兄,我前几天跟你说的那个李白是他们四房的世交,白弟文采。。。。。。
呃,看来并没有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不管了,如果没有这些受挫经历,他也成不了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吧。
无碍,就去这里吧,朕来看看我的外甥女
远远的听到皇上的声音,向这间屋子走来。
啊,皇上没去紫宸殿,竟然向偏殿来了,怎么办。。。王维显然很着急:浩然兄,委屈你回避,等我引荐你后,再向皇上认罪,再叫你出来
好。然而一向光明磊落的两个文人又哪里会藏呢,我都能看到那么大一片衣角,像个鸵鸟把头藏起来,身子都露在外边,有点滑稽,好想笑。
正说着,唐玄宗已经进来了。让我看看永和县主的。。。大胆,何人在此两个护卫和一个太监几乎同时嚷道。
果然,注意到了。
孟浩然只能出来,和王维一起跪在地上,王维解释这是自己要推荐的人,我也没闲着,偷偷抬头观察着这位开创了
开元盛世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皇帝,史料中多描述他龙姿凤章,风雅俊逸,目前发现的资料里没有对皇帝长相的描述,我偷偷抬头时其实是很激动的,有幸见到历史,朝问道夕死可。。。啊,不可,即便有幸目睹历史人物我还是想活着。
孟浩然稍微构思后还是说出了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玄宗说:你擅自进入内署朕还没罚你呢,你又未尝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既然你要‘南山归敝庐’那便去吧。
王维你带着人擅自入内署,你们二人各罚10大板自行离去吧
呃跟历史记录的不一样啊。都是文人还要打呀两大田园派著名诗人,好心疼,怎么办
皇上容禀,王大人把孟夫子带进来是有原因的我赶紧跪下来。
说
原本我在内署和王大人两人等待,但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不好,王大人才叫孟夫子进来的
是吗唐玄宗戏谑的笑着,看了看年轻俊美的进士,又看了看中年田园才子,说王维你母亲和夫人是来自崔氏的听闻前年你夫人去世了后来可有安排
事情好像要往奇怪的方向发展,我恨不得把头藏到地砖下边,但唐玄宗没有再多说什么,让王维和孟浩然免去了惩罚。
我跟唐玄宗客客气气的聊了几句,聊外祖母太平公主,大多是听他讲,因为我根本没有见过太平公主呀,聊母亲永和县主,我们一直过着平常老百姓生活。跟一个皇上有什么好聊的呢。最后皇上给我封了个妙永县主,
取自《法华经》妙法莲华,永
意为永恒,指祝福唐朝基业
妙法永续,国祚绵长。让我在崔家住着,食邑五百户,守孝三年,可正常吃喝宴饮,不可穿华丽服装,不可嫁娶。
出来时我轻快很多,心里的大石头基本算是落了地,未来三年我可以证明我是个掀不起大风浪的人,没有才华也没有外祖母那样的头脑。其实我觉得皇帝给我安排的是个不错的工作,在封建时代,女子地位低下,不结婚反而是好事,有税收供养,还有崔家庇护,丫鬟仆从都是崔家出,根本花不了钱,都攒着!
data-fanqie-type=pay_tag>
5
我开开心心顺顺利利的出了宫,宫门口不远处,王维和孟浩然在等人。
表妹留步,他母亲是我的姑母,虽然我从没见过。表妹就是我了。
啊,表哥
刚才的事多谢表妹了原来是感谢,话说王维少年感还是很足,可能因为从小泡在世家的罐子里长大,有点仙气飘飘不沾凡尘的感觉,一点都看不出是26岁的人了。虽然26岁在现代依然是很年轻,在古代都结婚十年、在中央当官了。
我们寒暄了几句我就走了。马车没有走很久,到了玉真公主府,玉真公主是皇帝的亲妹妹,是我母亲的表妹,是我表姨母,堂兄崔宗之在我出来前,特意交代我从皇宫出来后即使再晚,也要去拜见表姨母,不必怕失礼,看完皇帝表舅就要去看公主表姨母,只怕晚去几天,显得怠慢。
知道的这是公主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道观呢。李唐皇室一向标榜自己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后人,门口还有个递上拜帖的道士打扮的年轻人,身着一袭月白色道袍,广袖垂落如流云漫卷,领口与袖口绣着暗金色云纹,未束高冠,只以木簪松松挽住头发,余下的长发如墨瀑般垂落肩头,奇怪的是他手中未持拂尘,反握一柄长剑
,这不像道士,倒像是仙侠。他看到我后直接冲我走来了,说世妹。我仔细看,原来是李白!他经过元丹丘引荐,与她一起去拜见玉真公主,经过通传后我们一起进去了。现在也就是刚过了中午,我很担心的道教过午不食并没有发生,我们进去后,表姨母就开始准备晚餐,表姨母府上道教宗师胡紫阳、道教天师吴筠等人长期住在公主府上,说了一下午的话,晚餐上才是李白表演的时间,喝酒作诗是必备项目。我一个现代人,尤其是研究文学的现代文人,简直激动的要哭了,跟他们一比我就是文盲,说不上什么话,大部分时间都是安安静静的听着,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慨。
这次饭局仿佛打开了某种开关,接下来是接连不断的饭局,古人真是没什么有趣的娱乐活动,喝酒作诗作词作画看歌舞,我这个文盲参与感太弱了。
有一次宴会上,不知道孟浩然和李白说了什么,第二天李白就决定入赘宰相许圉师家,娶其孙女许氏,因为是入赘,不去男方家里办,男方也可不来参加婚礼,但李白依然给家里去了信,让李凝来京参加婚礼后游历学习,我马上就能见到李凝啦!O(∩_∩)O!
孟浩然的送行宴来了很多京圈文坛名人,李白,王维,三个崔家的堂兄崔宗之、崔兴宗、崔季重都受邀参加,我也有幸受邀在列。
宴会主角孟浩然先写了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气氛一下子就悲伤了起来,替孟浩然感到遗憾。
王维遂作诗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一瞬间,我感觉大家除了李白,都猛吸一口气后憋着气忘记喘气了-----都被王维的才华镇住了,刚才替孟浩然所感到遗憾的压抑情绪一扫而空,进而是豁达。
李白好像轻蔑的翻了个白眼,传闻说李白和王维并不认识,我是不信的,比如现在,他们同桌而坐。而且他们有很多共同朋友,这些朋友跟他俩都不是泛泛之交,并且这些朋友多次给两人介绍对方,比如我亲眼见证过的进京路上,孟浩然就给李白提到过好几次王维,李白都只是静静听着,不说话。比如堂兄崔宗之邀李白进京喝酒作诗时也想邀请王维一起,王维只说忙于公务没有来。玉真公主府上的宴会玉真公主也好几次提到王维,说他俩都很有才华,想介绍他俩认识,李白只是礼貌作揖轻笑,完全不接这个话茬。比如今天刚入席时,大家互相问好,李白和王维就好像看不见也听不见对方似的。李白和王维都没有选择通过诗歌跟对方杠上,都采用了完全忽视对方的方式。
妙永县主,可有灵感呀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还在想妙永县主是谁呢,突然想到刚给我封了妙永县主,在公开场合他们都得叫这个封号,不能表妹、堂妹、崔小姐的叫。
我也得作诗向孟浩然表示表示,其实在作诗上我一直都非常小心翼翼,别把自己脑子里上下五千年的名作冒出来。但是现在也不能太差太寒酸,既给崔家丢人又丢妙永县主的脸,还显得不尊重孟浩然。我想结合现在场景,选一个后世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再合适不过了,我想安慰孟浩然跳出成败,放下执念,接纳仕途短暂,追求诗歌传世的永恒。是非成败
都是世俗的枷锁,真正的自由在于
惯看秋月春风
的从容,跟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的形象非常贴合,想必能说到他心里去。但是作者杨慎的才华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我不能说是我写的。
孟夫子,我还真想起有一首词,是我小时候看一白发老者在河边垂钓,边钓鱼边唱歌,我好奇他不担心歌声把鱼儿吓跑么,所以走进细听,他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想古今这么多事都付笑谈中,能不能钓到鱼也无所谓了,或许也可一笑了之。
咦他们怎么都看着我不说话,是我说错话了吗我看向堂兄崔宗之,如果我说错话了,他应该会训斥我吧,他酒杯停在半空中,跟定住了似的,其他人也愣愣的看着我。
孟浩然说:妙永县主大才!我赶紧解释不是我写的,是小时候看到一白发老者在说的。但是好像没有人听我解释。崔季重开始弹奏,又是喝酒唱歌声。
王维举杯走到我这里,说妙永县主所言,让我想到《楚辞》里的渔夫唱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有异曲同工之妙。得!还是不信我说的是听来的。
让我颇有灵感,我想到了这样一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你看怎样我一听,这不是《酬张少府》吗应该是王维再过20年写出来的诗吧原来这么早就有灵感了。
王维今天颇有灵感,最后还写了《送孟六归襄阳》: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孟浩然回赠一首: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孟浩然对王维说:那才华横溢的李白弟弟,跟你同岁,我离开京城后,或许你们俩能诗酒作伴啊,他还没放弃介绍李白和王维认识啊,我看我堂兄们都放弃了。他对着我说妙永县主也认识。啊啊啊,为什么还要拉上我来介绍他们俩啊。我得想想怎么说,既能帮助孟浩然,又让李白和王维不尴尬,也不让自己被埋怨。嗯,王维表兄,我想到一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诗的前半句是王维的诗,后半句是李白的诗,竟然莫名其妙的和谐。哈哈哈哈哈,孟浩然标准中年男人笑,王维和李白就像没听到一样,没有任何反应,孟浩然应该挺尴尬吧。
6
孟浩然走后,迎接李凝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我计划着带他去吃喝玩乐的事情,从小到大,我家没少受到他们家的照顾,现在一定要给安排好。
李白接李凝到了崔府,我跑到正门去接他,他微微笑着看着我,像一棵高大挺拔的树,我是长久在树荫里偷懒的牧童,我很难形容这种喜悦,我从一个看古人的旁观者视角看着他长大,也从一个青梅竹马的角度重新体验了一个人长大的过程。我小时候就知道没有意外的话,长大得嫁给李凝,如果没有那道圣旨,在我及笄后可能已经定亲了。作为拥有现代思想的人,我依然对这个婚姻安排没有任何反抗,一是我接受了来到了古代这个事实,我还是要生活下去的;二是,李凝真的很好,我很喜欢他,但我认为这种喜欢并不等同于爱情。可是爱情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必须要嫁人,就应该嫁给我待在他身边会觉得快乐的人。
李凝带来了爹的书信,讲他今天斗蛐蛐明天跟李凝的爹喝酒读诗的事情,看到他一如既往的悠闲又废柴的生活,我就放心了。我爹因为受到受到先天政变的牵连,无召不得回京,我只能经常跟我爹写信陪他。
参加完李白的婚礼,我跟李凝在京城四处游玩。有一天回府,王维的小厮来找我,说孟浩然给我们写了信。王维当官后虽然在外边建了府,小时候因为父亲去世,他自小就跟母亲在外祖家住着,现在崔家也有他的院子,小厮说他在那里等我,我直接带着李凝就去他院子了。孟浩然走后,我除了计划着带李凝怎么吃喝玩乐,就是在跟王维和堂兄弟们一起吃喝作诗听琴写字画画,他们的院子位置和小厮婆子我都很熟了。
表哥,王维正在作画,看到我笑着放下手中的笔,把孟浩然的信给我,信写的很简单,是一首诗:《过故人庄》,这个诗我太熟了啊,小学时就会背,不过那个时候只是背诗看翻译,没觉得平铺直叙的话家常的诗有什么好的,只有经历过孟浩然前段时间的郁闷,才能感受到现在他的看开。语淡而味终不薄,我仿佛看到惊涛骇浪的大海终归平静,但依然是大海,他终将按照历史的记载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李凝对诗歌素有研究,我把诗拿给他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他读着,说这是自由呀,我们相视一笑,我突然想起来我还没有给王维介绍李凝,表哥,这是李凝,是。。。是我的朋友,我本来想介绍说是李白的堂弟,考虑到李白和王维同时出现时的奇怪氛围,还是不要提李白比较好。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李白和王维到底为啥关系那么差,他们并没有吵过架,可是确实互相不喜欢。这种潜在的隔阂并非源于私人恩怨,更像是两种文化人格的天然排斥,是文人相轻,是处世哲学的根本对立,是宗教信仰的不同,是社交圈层的壁垒,是艺术理念的分歧,这些都是我推测的,也可能都不是。
王维和李凝相互问好,客气了两句后。王维让我看了他回信中给孟浩然的画《孟浩然骑驴图》,让我题诗,我实在是不会,让王维说第一句,他说襄阳烟树稳栖身,村畔青芜覆旧榛,王维相当于说了孟浩然看到你过的很恬静,我们就放心了,那我肯定要介绍一下我和王维的生活呀,我想了想说:案上酒倾诗趁兴,窗前墨落画添真。。自从那天进宫见到皇帝,王维和孟浩然被斥责,再加上他的伯乐张九龄刚刚被排除出权利中心,王维也无心仕途,基本上是半退休状态,前几天我一直跟王维和堂兄们作诗,作画,作曲,其实主要是他们作诗作画作曲,我感觉我在趁机瞻仰古人才华,研究唐代文学,体验历史文化。
啪嗒,李凝突然把一个砚台打碎了,溅起来的墨汁把我的鞋和裙摆都打湿了,他的衣服也都染上了墨,我只能给王维道歉后我俩各自回屋去换衣服,我看他脸色不太好,说:没事,我表哥不会计较的,都是小事
嗯,李凝一脸凝重,我感觉他脸色更不好了。你不舒服吗,没。
他平时不是这么寡言少语的人呀,感觉他并不愿意说,给他留点时间自己待着吧。
你和谁饮酒作画呀
原来是我写的那句诗惹得祸呀,李凝不会是吃醋了吧,我该怎么表达我对王维这个古人是崇拜之情呢和我堂兄之类的亲戚们
7
第二天我去找王维完成了没写完的诗,告别后去找李凝接着出去玩。
王维突然说:表妹这三年可是要给令舅守孝我心里纳闷,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吗,王维也早就知道呀,有什么好问的。
是。
杜预注《左传》时说,母丧未再期而图婚,失礼明矣。
表哥说什么,我没有要结婚呀,这个说的我莫名其妙,我只是要找李凝出去玩呀。
《孝经》说,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之不甘。
啊,这说的有点过分了啊,我上个月天天跟你吃喝玩乐,你怎么不说我呢。表哥,上个月我一直是和你一起吃喝玩乐的呀
咳咳,《礼记》,说
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
哎好话坏话都让你说了。就感觉只是不想让我跟李凝出去玩似的。
况且,王维突然看向远处,好像在看怀念的人,
人常常会把自己困在窄窄的溪湾里,忘了山后还有更阔的云,更清的月。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王维背对着我,说我的妻子,你的堂姐,跟你一样才华横溢,在生产时而死,我常常想,如果她没有跟我成亲,没有为我生子,将是像你一样如星辰闪耀。我心里像压着一块巨石,闷闷的,世事无常,表哥不用自责。
这一天我都迷迷糊糊的,有种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无力感,如果按照现代的爱情标准来看,我肯定是不爱李凝的,但李家对我家有大恩,从小就是李家在养着我们,李凝从小对我就很好很好,我的自我认知是我是李凝的童养媳,但是结婚就要生孩子,即便是在医学这么发达的现代,生孩子也有死人的,古代医疗这么不发达。。。。。。
如果我在现场,应该也想作诗一首,你想听吗李凝问我,打断了我的思考,我低头一看,是《孟浩然送别集》,在送别宴上大家做的诗,画的画,都已经整理成册子,像会议记录那样详细,在京城受到很多文人的喜爱,因为他们以为我借助白发钓鱼翁的嘴咏出词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是我写的,
所以《送别集》上并没有我的词。
向李夫子请教,李凝这么问我,就是想让我听他做的诗呗~
河东阀阅金章重,五陵车马簇门庭。
君尝醉卧辋川月,岂识孟郎褐衣冰
松风入笔吟丘壑,未解长安乞食声
十年踏破天街雪,半纸诗成泪暗倾。
你家朱门酒常暖,他对寒江夜独明。
却向渔樵夸悟理:此中真意我曾评。
可笑!半生未着布衣冷,怎解人间行路腥
这明显是讽刺王维自己当着官,不是真的理解孟浩然的苦。不仅李白,原来李凝也是对王维特别有意见,这些意见是哪里来的呢难道是商人跟官宦世家的彼此看不惯我既同情王维的孤独,又理解商人明明才华横溢却无法入仕的痛苦。
今晚回家,堂兄崔宗之找到我,说我在守孝,要低调,不要总出去玩。而且男女有别,不要总跟李凝单独出去。其实现在没有那么严格的男女大防,跟李凝出去我们也坐的不近,守孝时要低调这个确实是个问题,我应该听堂兄的话。不过心里还是很别扭,堂兄跟王维关系一向交好,又是表兄弟,总感觉堂兄来找我是有王维在撺掇。
8
古人娱乐方式又少又无趣,也可能是很多上不得台面的娱乐方式不会让我这个世家女知道。最近这半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发呆。李凝也没有时间陪我,他也开始到处作诗找人引荐了,他们商人想走上仕途只能走这条路。
家里也没有年龄差不多的堂姐妹,受到太平公主事件的牵连,京城里的贵女也没有人会跟我交往,其实我跟坐牢也差不多。
李白入赘许家后好像也没给他带来多少仕途的帮助,他还在忙着四处奔走作诗找人引荐。不断有诗传回京城,比如他去游览恰好遇到孟浩然,一起游览一段时间后,要分开时,写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八卦消息和旅途诗集对很多文人来说很有用,比如李白的粉丝头子,京兆杜氏的一个年轻落榜考生杜二公子,一直都追寻着李白的游览路线去游览,也做了很多诗歌,有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传回了京城。王维听了这首诗,却直摇头,说少年轻狂,锋芒过盛,不是好事。
其实自从上次王维和堂哥都说了我,我再也没去找过王维,这些事都是堂兄弟们告诉我的,王维在新装修好的郊区别苑办诗会,让两位堂兄也邀请过我,我都以守孝期要低调拒了。不过,最近有一次是拒也拒不了啦,崔家办了宴会,贺表亲王维做一新诗,我心想什么诗值得办一场酒会来庆祝呢。
王维的朋友去安西都护府任职,王维写了首送别诗《渭城曲》,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送元二使安西》,哦,那还是值得办一场酒会来庆祝的。首先是王维诵出自己写的诗,大家一番称赞,又有俩堂兄和王维的大弟弟一起弹琴唱出来,《送元二使安西》后来被写成了歌曲《阳关三叠》,可惜在现代已经失传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阳关三叠》,我是欣赏不了这个曲,大家又是一番称赞。接下来是秀才艺的环节,大家根据这首诗所带来的灵感,逐一作诗或作曲或作画。轮到我了,其实没有灵感也可以不做诗的,但我见到了这样的作诗作曲的风雅现场,又见到了一直敬佩的古人,再加上喝了点米酒,也很有感慨,我唱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宴会结束,我正要回我的院子,王维递给我一幅画,表妹,这是根据你词中的情景我给你画的,啊,这要是拿回现代肯定是国宝级别的呀。表妹才华过人,今后如有诗会,还请表妹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