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色的桂花糕,上面打了果撰铺子的标识,是乾州城里最出名的点心之一。
令姜放进樱桃口之中,细嚼慢咽。
真是怀念的味道,让人直想落泪。
“好吃。”张嬷嬷吃了一口便道,“和京中的桂花糕真的好不一样。”
“确实,这是怎么做的?”
“京中的桂花糕好似是用面粉做的,这个是用绿豆粉做的。”令姜笑着解释。
“原来如此,怪不得一股豆子的醇香。”
除了这些特色的糕点吃食,还有乾州的翠茶,以及各种钗环,甚至还有乾州的特色瓦罐。
令姜让人把瓦罐洗干净了,当做花瓶放到屋子中。
冬仙的表情一言难尽,但是又不好扫兴。
令姜拿着桃花糕,和她一起坐到房内去。
冬仙将自己纳的鞋子拿出来给她看:“你看看,这收针怎么收?”
“你等等。”
令姜走出去,用胰子净了手,这才走到她身边去,看冬仙手里的针线。
冬仙的手艺不算好,但也不算差。
普通的绣针她勉勉强强还算可以,但一遇到上难度的,便有些不知所措。
“这针好收,你等等,我教你。”令姜将自己的针线篓子拿了过来,从里面拿出一双还未收针女鞋,一边示范一边教她。
这么一晃,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总算纳好了给林五爷的新鞋,冬仙很是高兴:“多谢你了,令姜。”
“不必。”
冬仙将鞋子用细绢包裹好,嘬了一口温茶,看向令姜手里的荷包。
“你这荷包,是给邓公子绣的不成?”
冬仙挤眉弄眼地询问。
令姜笑了笑,“你猜。”
“那我就猜是!”冬仙又问:“你与邓公子如今进行到哪一步了?”
令姜睫毛抖了抖,羞涩嗔她一眼:“什么呀。”
“你和他算是定下了?”
令姜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朱夫人前几日安排我们见了一次。”
“如何如何?”
“我先前不是告诉过你,我们曾经算是邻居吗?”令姜带着点笑意说。
“是,我记得这回事。”
“没想到他居然认出我来了。”令姜摸了摸自己的小脸,“我感觉我这半年变化挺大的。”
冬仙笑着道:“肯定是因为你长得标志。你们那村里能有几个漂亮的姑娘,你这样的谁能不记得?”
令姜放在脸上的手,不好意思的放下:“你说得太夸张了些。”
“哪里夸张。先前你到府中来的时候,人看着虽是瘦弱伶仃,但却看得出来是个标志胚子。”
冬仙眼神在她脸上左转右转,调侃:“现在吃了精面细米,越长越开了。”
令姜双手捂在双颊上,羞答答瞪她:“快别说了。”
冬仙笑眯眯问:“那他认出你来,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令姜想了想,紧抓那一方小小的荷包:“他说愿意等我。”
“那他家世如何?书读得怎样,能做官吗?”冬仙迫不及待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