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槐花巷的甜香
2003
年的春天,南方小城的雨总下得缠缠绵绵。雨丝细得像棉线,斜斜地织在巷口,我蹲在青石板上数屋檐滴下的水珠
——
每一滴砸在地面,都会晕开一个浅褐色的小圈,像谁用毛笔尖轻轻点了下宣纸。巷口那棵老槐树已经开了花,细碎的白色花瓣被风卷着飘,落在我新买的塑料凉鞋上,沾着雨珠凉丝丝的,像撒了把刚从糖罐里倒出来的碎冰糖。
小满囡!回来吃糕喽!
外婆的声音从巷尾飘过来,带着点晨起咳嗽后的沙哑,却比檐角垂落的槐花还甜。囡
是巷里长辈叫孩子的常称,软乎乎的,听着就暖。我噌地站起来,塑料凉鞋在湿滑的石板路上踩出
啪嗒啪嗒
的响,怀里揣着的铁皮青蛙被晃得
咔嗒
响,像是也急着要吃糕。外婆家在槐花巷
17
号,是栋矮矮的青砖房,墙根爬着几株青苔,木格子窗上糊的毛边纸被雨水浸得发潮,透出里面暖黄的光。
推开门时,一股甜香先裹着水汽扑进鼻子。外婆正站在煤炉旁,手里握着竹蜻蜓似的长柄木勺,在蒸笼里轻轻翻搅。蒸笼顶的白汽一缕缕往上冒,把她的头发熏得软乎乎地贴在脸颊,鬓角那几根银丝沾着水汽,像裹了层薄薄的糖霜,亮闪闪的。
急啥子哟槐花糕还得等水汽收收才好。
外婆笑着抬手拍了拍我的后脑勺,掌心带着煤炉的温度,指腹蹭过我头发时,能摸到她虎口处的老茧
——
那是常年洗衣、择菜磨出来的。啥子
是巷里人常说的
什么,带着点嗔怪的软意。我凑到蒸笼边,盯着里面的糕体:米白色的面团裹着碎槐花,蒸得发涨变软,槐花的浅绿嵌在里面,像极了外婆缝被子时,不小心落在棉絮里的碎菜叶。
这是我搬到外婆家的第一个春天。爸妈在外地开饭馆,送我来的那天,我抱着门框哭了半宿,说这巷子连游戏机都没有,青砖墙上还长霉,一点都不好。可现在我觉得,槐花巷比城里的游乐场好一百倍
——
这里的槐花能吃,巷子里的小伙伴会用弹珠换玻璃糖纸,就连外婆家那只总偷吃鱼干的黄猫,蹭我手心时的绒毛触感,都比玩具车的塑料外壳舒服。
等槐花糕凉到不烫嘴时,外婆用粗瓷碗盛了两块,指尖捏着白糖罐,细细撒了层糖霜,糖粒落在糕上,像撒了把碎星星。我咬了一大口,米糕的软绵裹着槐花的清香在嘴里散开,甜得一点都不腻,连喉咙里都沾着花香。外婆坐在旁边的竹椅上,手里摇着蒲扇,扇叶扫过空气带起微风,她只看着我吃,自己却不动筷子。我把咬了一口的糕递到她嘴边,她却偏过头,嘴角弯着说:外婆牙不好,咬不动这软乎乎的喏,你吃。喏
是语气词,像轻轻叹口气,满是疼惜。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家里只剩下小半罐白糖,外婆把所有糖都撒在了我的糕上。她自己吃的,是没加糖的槐花糕,嚼起来带着点涩,像巷口没熟透的槐树叶。
下午雨停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把青石板晒得泛着潮气。外婆搬来木梯子靠在老槐树上,梯子腿裹着布,说是怕刮坏树皮。你爬慢些,抓稳树枝,莫摔着!
她扶着梯子底部,掌心扣着梯梁,指关节因为用力泛着白。莫
是
别
的意思,巷里人说话总带着这个字,透着实在的关心。我爬到第三级时,鼻尖先碰到了槐花,甜香裹着阳光的暖味,抬头就看见树杈上挂着个鸟窝,窝里三只没长毛的小鸟张着黄嘴,唧唧
地叫,像在要吃的。
别碰它们,鸟妈妈去寻食了,回来见着人味要慌的。
外婆在下面轻声说。我点点头,指尖捏着槐花枝,轻轻摘花瓣
——
怕碰落了鸟窝,连呼吸都放轻了。摘满一篮子时,我往下爬,脚刚踩空一级,手腕就被外婆攥住了。她的手很粗糙,掌纹里还沾着刚才择菜的泥土,却比妈妈的手有力,一下就把我拉稳了:慢点哟,摔着了要疼的!
回到家,外婆把槐花倒在竹匾里,挑出沾了泥的花瓣,分成两份:一份装在瓷盆里,说要做新的槐花糕;另一份摊开在院子的晾衣绳下,晒干的槐花泡水,夏天喝着败火,比你妈买的汽水好嘞。嘞
带着肯定的劲儿,像在说
准没错。她一边翻晒槐花,一边跟我讲她小时候的事
——
那时候槐花巷还没这么多房子,老槐树旁边是片稻田,夏天割稻子的时候,她和小伙伴们会在田埂上捉蚂蚱,晚上躺在槐树下看星星,星星密得像撒了把碎盐,连银河都看得清。
我趴在竹匾旁边,看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黄猫不知什么时候跳过来,蜷在我脚边,尾巴绕着我的脚踝,发出
呼噜呼噜
的声音,像煤炉里烧得正旺的柴火声。那一刻,我觉得槐花巷的春天,比城里的旋转木马还让人欢喜。
2
夏天的蝌蚪梦
夏天来的时候,槐花巷的蝉鸣先醒了。每天傍晚,大人们搬着竹椅坐在门口,竹椅腿在青石板上蹭出
吱呀
声,手里摇着蒲扇,聊的不是张家的菜价,就是李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孩子们则在巷子里疯跑,鞋底蹭着石板路,啪嗒啪嗒
的响混着蝉鸣,把巷子填得满满当当。
我很快和巷子里的孩子熟了,最要好的是阿明。他比我大两岁,他家就在外婆家隔壁,开了个小卖部,柜台里摆着玻璃罐,装着橘子糖、奶片,还有五毛钱一根的绿豆冰棍。每天放学,我都会攥着外婆给的一块钱,先去阿明家的小卖部
——
他总会多塞给我一块大大泡泡糖,说
老主顾才有这待遇嘞,然后趴在柜台上,看我撕开水晶糖纸,把冰棍咬得
咯吱
响。老主顾
是阿明跟着他爸学的词,带着点小大人的模样,嘞
字一出口,又显了孩子气。
我们最爱玩
警察抓小偷。阿明总当警察,因为他跑得最快,还会爬树。我和其他孩子当小偷,巷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藏身之处:老槐树的树洞里能蜷进一个人,小卖部的柜台下垫着纸箱,外婆家的柴房里堆着晒干的麦秸,躲在里面能闻到麦香。有一次,我躲在柴房里,脚不小心踢到了柴捆,哗啦
一声,柴禾滚了一地。我赶紧捂住嘴,听见阿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下一秒,他就掀开了柴房的布帘,笑得露出两颗虎牙:林小满!你躲得也太不隐蔽了噻!柴禾响得整条巷子都听见了!噻
是孩子们说话常带的语气词,透着机灵的劲儿。
那天晚上,我因为碰倒柴禾被外婆说了两句,心里有点委屈,坐在门槛上踢石子。外婆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玻璃罐,罐口缠着红绳,里面装着橘子糖。莫气莫气,吃颗糖就好了。
她剥糖纸时,指尖沾着糖屑,剥好的糖递到我嘴边,橘子味的甜意在舌尖散开,连心里的委屈都跟着化了。莫气莫气
是巷里人哄孩子的话,像轻轻拍着背安慰。
七月的一个下午,太阳把青石板晒得发烫,光脚踩上去能烫得跳起来。阿明叼着冰棍跑来找我,说巷尾的小河边有蝌蚪,多得能装满玻璃瓶。我们偷偷溜出家门,阿明还偷拿了他爸的渔网
——
说是渔网,其实是纱窗改的,边缘用铁丝固定着。沿着槐花巷往巷尾走,空气里飘着河水的腥气,混着芦苇的清味,离小河还有几步远,就听见
哗啦
的水声。
小河边的芦苇荡长得比我还高,风一吹,芦苇叶
沙沙
响。水里的蝌蚪多得数不清,黑色的小身子拖着细尾巴,像撒了把黑芝麻,在水里游来游去。我们每人拿着玻璃瓶,蹲在河边
——
阿明捉蝌蚪的技术最好,他把纱窗网放进水里,等蝌蚪游进来,猛地一提,就能捞上三四只。我蹲在他旁边,刚伸手去捉一只大蝌蚪,脚下的泥突然滑了,扑通
一声就掉进了河里。
河水不深,只到我的膝盖,却把衣服全泡湿了,裤腿沾着泥,像裹了层烂泥。阿明赶紧把我拉起来,看我浑身是泥的样子,笑得直不起腰,手里的玻璃瓶都晃倒了,蝌蚪游了一地。我又气又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才不笑了,把自己的短袖脱下来给我披上
——
他的衣服带着汗味,还有点洗衣粉的香味,裹在我身上松松垮垮的。别怕嘛,我送你回去,就说我们去河边玩,不小心踩滑了。嘛
是孩子撒娇的语气,阿明说这话时,眼里满是安抚。他拉着我的手,掌心全是汗,却把我的手攥得很紧。
data-fanqie-type=pay_tag>
回到家时,外婆正在院子里晒衣服,看见我浑身是泥,手里的衣架
当啷
掉在竹篮里。她跑过来,先摸我的胳膊,又摸我的额头:没着凉吧河水凉得很,可别冻着了喏!
我低着头,把事情的经过小声说了,等着她骂我,可她只是叹了口气,拉着我进屋里:以后去河边要小心,那地方有深坑,掉下去可就糟了噻!
那天晚上,外婆在煤炉上煮了生姜水,姜片切得很薄,煮得发褐,还加了红糖。趁热喝,发点汗就好了。
她把碗递到我手里,自己坐在旁边,拿着我的湿衣服在盆里搓
——
衣服上的泥很难洗,她搓得手背发红,还哼着小调,像是一点都不累。我躺在床上,听着她搓衣服的
哗啦
声,还有煤炉里柴火的
噼啪
声,心里暖暖的。我想,有外婆在,就算犯了错,也不用怕。
夏天快结束的时候,阿明要搬家了。他爸在城里找了份工厂的工作,要带全家去城里住。搬家那天,巷子里的孩子都来送他,阿明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盒,打开来是他最宝贝的玻璃弹珠
——
有颗蓝色的弹珠,里面裹着银色的花纹,是他赢了巷口大胖的。林小满,这个给你,你要记得想我哟!
他把弹珠塞到我手里,指尖有点凉,哟
字软软的,像舍不得分开。
我攥着弹珠,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砸在弹珠上,晕开一小片湿痕。阿明的眼睛也红了,他挠了挠头,说:等我到了城里,会给你写信的,写城里的事,还有我新学校的样子噻!
我点点头,看着他家的家具被搬上卡车
——
他的小书桌、玩具车,还有小卖部的玻璃罐,最后阿明也上了车,从车窗里探出头,挥着手喊
再见,直到卡车开出槐花巷,再也看不见了。
那天晚上,我把阿明送我的弹珠放在枕头底下,翻来覆去睡不着。外婆走进来,坐在我床边,手里拿着蒲扇,轻轻扇着风。想阿明了
她轻声问。我点点头,眼泪又掉了下来。她摸了摸我的头,掌心带着蒲扇的竹味:好朋友就算分开了,心里记着就好。以后想他了,就看看这颗弹珠,像阿明在你身边一样喏。
3
柿子树下的暖秋
秋天来的时候,槐花巷的柿子树先红了。巷子里的柿子树不多,外婆家院子里就有一棵,是外公生前种的,树干粗得要两个人合抱,枝桠伸到院墙外,秋天一到,橙红色的柿子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小灯笼,连路过的人都要多看两眼。
摘柿子那天,外婆搬来长梯子,梯子是外公做的,梯梁上刻着小花纹,说是防滑。你在底下递篮子就好,莫到处蹿,当心摔着!
她扶着梯子往上爬,脚步很稳,像年轻时在稻田里走田埂。底下
是巷里人说的
下面,蹿
是
跑
的意思,透着接地气的叮嘱。柿子树很高,我仰着头看她,心里慌慌的,不停地喊:外婆,你小心点!抓稳树枝噻!
她在上面笑,声音从树叶里传下来:放心吧,外婆爬了几十年梯子,比你走平路还稳嘞!
外婆摘柿子的动作很轻,一手抓住树枝,一手托着柿子底部,轻轻一拧,柿子就下来了
——
怕把果蒂弄断,沾了灰不好放。摘下来的柿子放在竹篮里,橙红色的皮透着光,像裹了层薄蜡。不一会儿,她就摘了满满一篮子,下来时,衣角还沾着柿子叶,带着点涩味。
回到家,外婆把柿子倒在院子的竹匾里,开始挑选。她戴着老花镜,指尖捏着柿子,一个个摸:有虫眼的我们自己吃,长得圆的晒柿饼,寄给你爸妈噻。
有虫眼的柿子其实只是皮上有点小孔,里面的果肉还是好的,她却都挑出来放在自己的瓷碗里。我坐在旁边,帮她把柿子蒂摘下来
——
柿子蒂要留着,晒干了能泡水,说是治咳嗽。外婆的手很巧,她把柿子蒂摘下来后,还会用小刀把柿子皮削成薄薄的一片,削下来的皮卷成小卷,放在竹匾边:这样晒出来的柿饼,甜气散不了喏。
晒柿饼是个麻烦活。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外婆就把竹匾搬到院子中央,让柿子晒得均匀;中午太阳烈的时候,又要移到晾衣绳下,怕晒裂了皮;遇到下雨天,还要赶紧搬进屋里,用布擦干净竹匾上的雨珠。她每天都会准时去翻柿子,指尖轻轻捏着柿子皮,看晒得软不软。有时候我也会帮她翻,指尖碰到柿子,软乎乎的,像碰着棉花糖。
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刚进巷子就看见外婆在院子里翻柿子。她背对着我,肩膀有点驼,手里拿着竹片,慢慢拨弄柿子。走近了才看见,她额头上全是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沾湿了衣领。外婆,你怎么不歇会儿哟
我跑过去,伸手帮她擦汗。她转过头,脸色有点白,笑了笑说:没事,就是有点累,晒完这遍就歇口气。歇口气
是巷里人说的
休息一下,透着朴实的坚持。我扶着她坐在竹椅上,给她倒了杯凉白开,她喝了一口,又站起来:得把柿子翻完,不然明天要坏的噻。
那天晚上,外婆发起了高烧。我摸她的额头,烫得像煤炉里的煤块,吓得我攥着门框直哭。巷口的王医生是退休的老医生,我跑过去叫他时,鞋都跑掉了一只。王医生背着药箱来,先给外婆量体温,体温计夹在她腋下,他叹着气说:是累着了,又受了凉,得好好歇着喏。
他给外婆打了针,又开了药,嘱咐我:让你外婆别再干活了,你多看着点,有不舒服就来叫我噻。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放学回家,先给外婆倒杯温水,再把竹匾里的柿子翻一遍。外婆躺在床上,看着我忙碌的样子,眼里满是笑:我们小满长大了,会照顾外婆了嘞!
有一次,我翻柿子时不小心碰掉了一个,捡起来时皮破了,我急得快哭了,外婆却笑着说:没事,我们煮着吃,破了皮的柿子煮着更甜喏。
柿子晒好的时候,外婆的病也好了。晒好的柿饼是深褐色的,外面裹着一层白霜,像撒了层糖粉,咬一口,甜得糯糯的,连牙缝里都沾着甜香。外婆把柿饼装在陶瓷罐里,罐口盖着油纸,说是能防潮。留着给你当零食,再寄些给你爸妈,他们在城里吃不到这么好的柿饼噻。
有一天下午,我坐在院子里吃柿饼,黄猫蹲在我旁边,尾巴竖得笔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掰了一小块递过去,它闻了闻,叼着跑到墙角,慢慢嚼,吃完又跑回来,蹭我的裤腿,喵喵
地叫,像在要第二块。我又掰了一小块给它,它吃完后,蜷在我脚边,尾巴绕着我的脚踝,像在道谢。
那天下午,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很舒服。我和外婆坐在竹椅上,她手里拿着针线,缝补我的旧衣服,我手里拿着柿饼,慢慢吃。风从巷子里吹过来,带着柿子的甜香,还有远处卖糖人的吆喝声。我觉得,秋天的槐花巷,比春天的槐花、夏天的冰棍,都让人觉得安稳。
4
煤炉旁的冬夜
冬天来的时候,槐花巷的风先冷了。早上推开窗,能看见青石板上结着薄霜,踩上去
咯吱
响。巷子里的大人们很少出门,只有卖早点的推着车走过,吆喝声裹着寒气,传到巷尾就淡了。孩子们也不疯跑了,大多躲在家里,围着煤炉取暖。外婆家的煤炉,成了冬天最暖和的地方。
每天早上,外婆都会早早起来生煤炉。她先把煤炉里的灰倒掉,灰渣用簸箕装起,埋到院子菜地里去,还能当肥料嘞。然后在炉子里放些干枯的麦秸,用火柴点燃
——
火柴划开时,橙红色的火苗一闪,麦秸
噼啪
地烧起来,她再往里面添几根细柴,等火苗窜得有半尺高,才把黑黢黢的煤块轻轻放进去。装起
是
装起来
的简略说法,巷里人说话总爱省点字眼,却更亲切。煤块慢慢泛出暗红的光,像醒过来的星星,不一会儿,煤炉就热了,暖气流从炉口飘出来,把屋里的寒气都赶跑了。
我最喜欢坐在煤炉旁边,看外婆做饭。她会在煤炉上放个铁锅,锅里煮着红薯
——
红薯是巷口张奶奶送的,说是自己种的,甜得很。红薯煮好后,外皮焦焦的,剥开来里面是橙黄色的果肉,冒着热气,咬一口,烫得直咧嘴,却还是忍不住咽下去,甜得像含了块糖。有时候她会煮玉米,玉米煮得发涨,金灿灿的,啃起来带着玉米的清香,连手指上都沾着甜味。
有时候,外婆会在煤炉上烤馒头。她把馒头切成厚片,放在铁丝烤架上,烤得两面金黄,外皮脆得像饼干,里面却软乎乎的。烤好的馒头片抹上一点豆瓣酱,咸香混着麦香,我每次都能吃两三片。外婆看着我吃,自己却不吃,只说:外婆牙口不好,咬不动这脆生生的喏。牙口
是巷里人说的
牙齿,脆生生
形容脆的口感,透着生活的细致。其实我知道,她是想把好吃的都留给我。
冬天的晚上,外面冷得厉害,风刮在窗户上,呜呜
地响,像有人在哭。我和外婆坐在煤炉旁边,她手里拿着毛衣针,织着给我的毛衣,我坐在小凳子上,看图画书。煤炉里的煤块烧得红红的,把她的脸映得暖烘烘的,毛衣针在她手里飞快地穿梭,咔嗒咔嗒
的声音,混着煤炉的
噼啪
声,特别好听。
小满,你看,这毛衣快织好了。
外婆举起毛衣给我看,红色的毛线,上面织着小兔子的图案,兔子的眼睛是用黑色毛线绣的,圆溜溜的。等织好了,你穿在身上,冬天就不冷了噻。
我凑过去摸了摸,毛线软软的,带着外婆手心的温度。谢谢外婆,我最喜欢红色的毛衣了!
我笑着说,心里暖暖的。
外婆织毛衣的时候,会跟我讲外公的事。她说外公是个很能干的人,会修自行车,巷子里谁的车坏了,他都会帮忙修;会盖房子,外婆家的青砖房就是他亲手盖的;还会写毛笔字,每年冬天都会给她写春联,春联上的字写得特别好看,红纸上的黑字,像印上去的一样。你外公写春联的时候,会让我磨墨,墨香混着煤炉的暖味,比什么都好闻喏。
外婆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带着笑,像在看很远的地方。
我从来没有见过外公,外婆说他在我出生前就走了,走的时候,院子里的柿子树还没结果。每次听外婆讲外公的事,我都会想象他的样子
——
应该是个很高的人,手掌很大,像外婆一样温暖;写毛笔字的时候,会皱着眉头,很认真的样子;盖房子的时候,会汗流浃背,却还笑着跟外婆说话。
有一天晚上,外面下起了雪。雪花飘落在窗户上,很快就积了一层,把槐花巷盖成了白色。我和外婆坐在煤炉旁边,她继续织毛衣,我把图画书放在一边,看着煤炉里的煤块。煤块烧得正旺,红色的光映在墙上,像跳动的小火苗。外婆,外公会想你吗
我突然问。她手里的毛衣针顿了一下,然后笑了:会的哟,他在天上看着我们呢,看我们小满长得高,看我们过得好噻。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穿着外婆织好的红毛衣,毛衣很暖和,裹着我像裹在棉花里。我听着外面雪花飘落的声音,还有煤炉里煤块偶尔的
噼啪
声,慢慢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看到了外公
——
他很高,穿着蓝色的褂子,手里拿着毛笔,正在写春联。外婆站在他旁边,手里端着墨盘,笑得很开心。我跑过去,拉着外公的手,他的手很暖,像煤炉的温度。
5
告别槐花巷
春天又来的时候,槐花巷的老槐树又开了花。白色的花瓣飘满巷子,像去年一样,落在我的衣服上,沾着甜香。可这次,槐花巷里却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
巷口的青砖墙上贴了张拆迁通知,红纸上的黑字很醒目,说槐花巷要拆了,要盖新的楼房。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正在院子里摘槐花。指尖刚捏着槐花枝,就听见巷口有人喊
要拆房子了噻,手里的槐花
哗啦
掉在地上。我跑回家,外婆正在择菜,我抓着她的胳膊,声音都在抖:外婆,他们说要拆巷子,我们要搬家吗我们要离开槐花巷吗
外婆放下菜篮,摸了摸我的头,眼里满是不舍:是啊,要拆了,我们得搬到城里去,跟你爸妈一起住喏。
我听了,眼泪忍不住掉下来,攥着她的衣角:我不想走嘛,我喜欢槐花巷,喜欢老槐树,喜欢阿明家的小卖部,我不想离开!嘛
是孩子撒娇的语气,带着哭腔,更显舍不得。外婆叹了口气,把我搂在怀里,她的衣服带着槐花的香,还有煤炉的暖味:外婆也不想走,可没办法呀,巷子要盖新楼,以后会更好的噻。
接下来的几天,外婆开始收拾东西。她把家里的旧家具擦得干干净净,衣柜里的旧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该扔的扔,该带的带。我也帮她收拾,把我的铁皮青蛙、玻璃弹珠、图画书都装进一个小木箱里
——
木箱是外公做的,上面刻着我的名字,是我刚来时外婆给我的。
有一天,我在收拾衣柜顶层的东西时,发现了一个旧木箱。木箱上着锁,锁是铜制的,已经生了锈。我喊外婆来,她拿了把小钥匙,慢慢打开锁
——
钥匙也是铜制的,上面刻着小花纹,是外公的钥匙。打开木箱时,一股旧书的味道飘出来,混着点潮气,像巷口老房子的味道。里面装着很多旧书,有童话书、故事书,还有一些封面上写着繁体字的大人书。
这些是你妈妈小时候看的书,还有些是我和你外公年轻时看的噻。
外婆坐在我旁边,拿起一本童话书,封面是淡蓝色的,边角被磨得卷了边,像被揉过的糖纸。你妈妈小时候最喜欢这本,每天晚上都要我读一遍才肯睡觉,读错了还要纠正喏。
她翻开扉页,上面有妈妈小时候用铅笔写的
林秀兰,字迹歪歪扭扭,旁边还画了个小太阳,太阳的光芒画得像槐树叶。
外婆又拿起一本大人书,封面上写着《青春之歌》,书页已经泛黄,里面有一些用铅笔划的线。这是你外公最喜欢的书,没事的时候就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看,有时候还会读给我听噻。
她的指尖轻轻摸着书页,像摸着外公的手,那时候他读得很认真,声音比巷口卖糖人的吆喝声还好听喏。
我抱着旧书,心里酸酸的。这些旧书里,藏着妈妈的童年
——
她小时候也在槐花巷里跑,也吃过外婆做的槐花糕;藏着外婆和外公的青春
——
他们也曾坐在槐树下看星星,也曾在煤炉旁织毛衣。我把旧书抱在怀里,跟外婆说:外婆,这些书我们带上吧,我想留着,以后也读给你听噻。
外婆点点头,眼里闪着光:好,我们带上,留着做纪念,留着记着槐花巷的日子喏。
搬家那天,卡车停在槐花巷口,车身上印着
搬家公司
的字样。巷子里的邻居们都来送我们,王医生给了我一袋苹果,说:小满,到了城里要好好学习,有空回来看看我们噻。
张奶奶塞给我一包晒干的柿子蒂,泡开水喝,治咳嗽顶管用,比城里药房买的药还好些喏。顶管用
是
很管用
的意思,巷里老人说话总带着这个词,透着实在的关心。我点点头,眼泪又掉了下来,手里攥着苹果,攥得很紧。
外婆站在门口,看着青砖房,看着院子里的柿子树,看着巷口的老槐树。她走过去,手掌贴在老槐树粗糙的树皮上,像摸着手腕上的老银镯,指尖轻轻蹭了蹭树纹里的青苔,声音轻得像怕吵醒它:老槐树啊,我要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的,等我们回来看看噻。
卡车慢慢开出槐花巷,我坐在车里,看着熟悉的青砖房慢慢变小,看着老槐树慢慢变小,直到再也看不见。我抱着装着旧书的木箱,怀里揣着阿明送的弹珠,心里想着外婆做的槐花糕,想着和阿明一起捉蝌蚪的小河,想着煤炉旁织毛衣的外婆,想着槐花巷里的每一天。
到了城里,爸妈早就等在楼下,妈妈跑过来抱我,爸爸帮着搬东西。新家里有很大的客厅,有漂亮的电视,有好玩的游戏机,可我却觉得没有槐花巷的家好
——
这里没有老槐树,没有煤炉,没有黄猫,没有邻居们的笑声。我把装着旧书的木箱放在我的房间里,把阿明送我的弹珠放在枕头底下,把外婆织的红毛衣叠好放在衣柜里,像在槐花巷里一样。
每天晚上,我都会拿出旧书来看,看着妈妈画的小太阳,看着外公划的铅笔线,想着槐花巷里的日子。有时候,我会给阿明写信,告诉他我在城里的生活
——
城里的学校很大,城里的冰棍很贵,城里没有槐花巷的甜香;告诉他我很想他,很想槐花巷,很想老槐树噻。
有一天,我收到了阿明的回信。信封上贴着邮票,上面印着城里的风景。阿明在信里说,他在城里过得很好,新学校里有很多同学,他还加入了足球队;他说他也很想我,很想槐花巷,很想一起捉蝌蚪的小河;他还说,等放假了,他会来看我,我们一起回槐花巷看看,看看老槐树,看看柿子树,看看青砖房喏。
我拿着信,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到外婆身边,把信给她看。外婆戴着老花镜,慢慢读着信,嘴角弯着,像在看槐花巷的春天。好啊,
她说,等阿明来了,我们一起回槐花巷看看,看看我们的老房子,看看巷子里的老槐树,看看我们的旧时光噻。
我看着窗外的天空,天空很蓝,像槐花巷里的春天。我想着槐花巷里的老槐树,想着巷子里的青石板路,想着外婆家的木格窗。我知道,不管我搬到哪里,不管过了多少年,槐花巷里的旧时光,都会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
因为那里有外婆的爱,有朋友的情,有我最珍贵的童年。